#头条讲真的#

中国发动机可算要崛起了。

说多了都是泪啊,发动机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不管是火箭、飞机,还是汽车和轮船,没有这玩意都得歇菜。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张

可是,以往中国发动机基本都被国外垄断了。

没有发动机,中国科技站都站不起来。

我们C919大飞机研发成功了,就有人说你发动机都是别人的,好意思说国产么?我们汽车想冲刺高端品牌,就有人说你发动机都没有,就想割韭菜了吗?我们航天实现了突破,他们就说你载人登月火箭研发成功了吗?等等等等,类似的事情非常多。

发动机就像卡住了中国科技的咽喉一样,让你气都提不起来。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我们可以大声的说:这些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即将被我们薅秃了。

无论是航天航空,还是汽车船舶,我们的发动机都正在飞速打破垄断,有些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甚至部分发动机终结了欧美路线。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2张

中国发动机崛起已经成为注定的事实。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年国产发动机取得的成就。

先说下航天领域的火箭发动机。

这类发动机普通人接触的比较少,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

一个可以用在航天领域,专门搭载航天飞行器,比如卫星、空间站、火星登陆器等等。还有一个可以用在国防领域,可以来搭载导弹,比如东风21、东风17等等。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3张

也就是说,火箭发动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和科技最顶尖的水平。

非常庆幸的是,中国在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强,不管是传统火箭发动机,还是新一代火箭发动机,中国都可以排在世界前列,甚至有些已经遥遥领先美国

就拿超燃冲压发动机来说:

2020年6月,我国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团队在地面的实验中,创下了连续600秒的运行时间纪录。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4张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这个概念。

我们拿美国作为对比。

美国号称技术最先进的空军实验室,在进行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实验时,长达9个月的积累也才运行了1800秒,平均每天6秒左右。

两者差距巨大。

因此中国宣布实验成果时,立刻就在欧美引起了震动,高傲的欧美媒体,罕见的没有贬低我们,而是酸溜溜地说:“中国突破了美国研究的瓶颈”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5张

为啥他们这么在意超燃冲压发动机?

主要是因为这玩意用处太大了。

目前大部分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用的都是传统火箭发动机,主要靠燃料和氧化剂燃烧,排出大量的气体来反推升天。

但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却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思路,它可以吸入大量超音速空气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6张

这意味着它不用再额外携带氧化剂,极大地减轻了导弹的重量。

千万不要小看这点重量。

以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为例,1kg的煤油完全燃烧,需要15kg的氧气,单纯靠空气中的氧气是不够的,火箭需要携带大量的液氧,占用的重量甚至超过了燃料本身。

如果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同样重量的导弹就能多携带几倍的燃料,射程也可以轻松增加个几倍。

想想看,原来只能发射到日本的导弹,现在可以发射到美国本土了,你想想这威慑力有多大?

而且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好处还不止于此。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7张

因为携带的燃料更多,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导弹还能够像战斗机一样在大气上层灵活机动,不需要采用固定的弹道,更加难以探测和拦截。

当它和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相结合时,整个世界都将忌惮它的存在,堪称真正的国之重器。

所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也成为了各大强国研究的重点之一,美国的X-51A机密项目,俄罗斯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项目,都旨在探索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8张

我们可以很骄傲的宣布,这项先进的技术我们遥遥领先。

或许再过几年十几年,我们航天发动机就可以真正弯道超车。

更加可喜的是:除了新型火箭发动机,我们在传统火箭发动机上也已经追赶上了欧美。

比如:载人登月发动机。

2022年11月,我国研制的最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试车取得了圆满成功。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9张

这款发动机拥有全球同类型火箭中最大的发动机推力室,要知道,推力室越大,发动机产出的推动力就越强,这款发动机的设计推力可以达到了500吨级,比现役火箭高了四倍之多。

而且发动机还具备3到4次点火起动的能力,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即使把它放到世界上对比,也只有俄罗斯有这个实力,美国曾经也做过类似的,但是现在没有了。

这款火箭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载人登月。

2023年,中国载人登月火箭发动机就是在这个火箭的基础上连续试车成功的,基本上可以预测在五年内,中国载人火箭差不多就可以研制成功。

有了它,未来航天可能就由中国来领导了。

还有商业火箭发动机。

同样是在2022年,中国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也试车成功,这个发动机的推力燃烧效率和推进效率都很高,而且可以和猎鹰9一样组合变成一个更大推力的发动机。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0张

它可以作为商业航天使用。

以前商业航天市场都掌握美国企业手里,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将正式开启全球角逐模式。

总结一句中国航天发动机上就是:时间在我,未来可期。

说完航天,我们再来说说航空发动机。

航发一直都是中国航空业的一块心病,航空发动机主要用在战斗机和商业飞机上,被称为飞机的“心脏”。

以往我们航发有多落后?

年纪大点的应该都有印象,中国以前是没有制空权的,别人的飞机可以随意进出我们的领空,可以威胁炸掉我们的水库,甚至可以炒作给我们内地投原子弹。

而我们呢?只能用飞机撞人家,对着他们的飞机空喊口号,甚至幻想着拿歼8和F-22对峙。

因为航发的落后,我们被很多恨国党大肆嘲笑,我们也一直在研发涡扇系列的发动机。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1张

但现在,中国不仅研制出了歼20,而且换上了“中国心”。

2022年,官方报道我们的战机已经换上了国产发动机,后来大量媒体转发了这个消息,并并且确认了中国歼-10C、歼-20等战机都换上了国产发动机。

因为保密的缘故,没有详细透露涡扇10、涡扇15、涡扇20等发动机的性能,但是只要知道歼20都在用,那一定不会太差。

要知道,在军事专家评论里,基本都公认了歼20可以和美国F35战斗机媲美,甚至在有些项目上还有优势。

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明中国领空无法保护的历史已经改写了。

然后再看看商业航发,民用的大型航空发动机应该是中国落后的最多的一个。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2张

目前中国C919的发动机用的还是欧美企业的,当初懂王还威胁过美国企业,让他们不要向中国出口C919发动机。

那为啥他们连芯片都禁了,发动机这块却不敢随便封锁?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年国产自研的CJ-1000A民用航空发动机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2020年6月,CJ-1000A完成鸟击测试,随后就开始了试制阶段,2022年,中国就推进了CJ-1000A委员会,说明这款发动机已经具备试飞的条件。

2023年3月,有网友已经拍到运20搭载着我们国产的长江1000A发动机在进行试飞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意味着长江1000A已经进入到最后的上机实验阶段,距离真正面世不算遥远了。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3张

本来中国民用航发想要追上西方,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毕竟你在突破,人家也在进步,结果没想到运气来了,泼天的富贵就自己砸到你头上了。

这几年,西方民用航发不断爆雷,全球四家大型发动机巨头,有三家的产品都出现了问题。

比如:美国通用生产的新GENX发动机,在飞机上做实验室时,发动机刚工作18小时,就发生了离谱的事故,传动轴断轴引发了火灾。

此后在2012年,2017年,GENX发动机又发生了又发生了多次类似的事故。

最严重的一次是法航一家飞机,飞着飞着发动机直接少了一半的部件,吓得机组直接紧急迫降才保住性命。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4张

在这之后,通用GENX发动机就跌落了神坛。

然后是英国罗罗公司遄达1000系列发动机也爆雷了,2018年,遄达1000发动机,被发现存在发动机叶片耐久性问题。

搭载它的波音787飞机没飞几年,发动机叶片就出现了严重的磨损。

这一问题吓得中国国际航空、新西兰航空、维珍航空等多家航司直接停飞了波音787飞机长达几个月的时间。

最终罗罗赔了一大笔钱才结束。

这两者还算好的,美国普惠PW1100g发动机更坑。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5张

从它面世以来,就频繁发生故障。

印度靛蓝航空旗下的32架飞机就搭载了这个发动机,结果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出现发动机故障,然后被迫更换发动机。

结果这一换就停不下来了,不到的两年时间,就足足更换了69台发动机,创下了平均每周换一次发动机的世界纪录,引起了全球震动。

2023年7月,普惠被迫承认自家的发动机存在制造缺陷,将在未来三年内召回600到700台已经安装的发动机进行检查维修,预计赔偿费将高达35亿美元。

普惠自此也跌落神坛。

现在,全球只剩下一家为C919供货的CFM国际的leap系列发动机还算靠谱。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6张

我们自研长江1000A也是作为它的备胎,如果哪天这家伙不行了,我们也可以快速换上中国心。

欧美航发技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中国航发却在飞速突破,这就是为啥美国企业不敢断供的原因。

一旦他们封锁,就意味着中国航发突破的速度会更快。

用一句话总结航空发动机就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说完航发,再说说中国汽车发动机吧。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7张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动力,直接决定了整辆车的性能,也是整辆车造价最贵的部分之一。

以前行内有句话叫做:“买发动机送车”。

没有发动机,中国汽车品牌有多卑微?

就拿日本车来说,他们以前经常搞区别对待,在中国市场卖得比美国还贵,配置却比美国还低,中国消费者抗议,人家压根不理,你爱买不买。

德国车也差不多,在中国卖的就是比较贵。

但在2020年后,时代就变了,日本车不再轻易搞区别对待了,德国也在中国卖的更便宜了。

为啥呀?

因为中国汽车发动机站起来了。

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骁云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3.04%,超越了丰田混动技术的41%的热效率,并且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8张

破纪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日系车省油的神话。

热效率越高的发动机越省油,比亚迪骁云发动机的横空出世,意味着日系车就没办法轻易割韭菜了。

更关键的是这还只是中国车企突破的开始。

2021年,吉利推出了智擎Hi·X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3.32%,2023年2月,东风公司推出了“马赫”1.5T混动发动机,最高有效热效率达45.18%,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已经逼近汽油发动机理论上最高的热效率极限了。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19张

中国发动机直接改变了世界汽油发动机的格局。

在此之前,日系车引领的汽车发动机路线是以油为主,而中国车企却用事实证明,新能源发动机可以轻易超过传统发动机。

2023年11月,宝马彻底停止在德国生产内燃机,一个时代宣告终结了。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20张

丰田燃油车为啥频频降价,大众汽车为啥在中国卖的便宜?不仅仅是因为电动车原因,还有中国各个核心零部件的突破。

除了汽车发动机,汽车还有一类发动机中国也走到了世界前列,那就是柴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一般用在卡车、挖掘机、中小型的船舶上,听着好像不起眼,但是它的作用其实比汽油发动机还要重要。

2020年,中国有74%的物流是由卡车完成的,卡车完全称得上是现代社会的“红细胞”,负责将各种养料,运输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挖掘机和小型船舶也是如此,没有它,我们的工业和交通都得瘫痪。

所以,柴油发动机每一点的进步,带来的都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收益。

就以柴油机的热效率为例,现在柴油机的行业平均热效率水平是46%,只要能够将燃油热效率提高到50%,那燃油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能降低8%。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21张

每年仅国内市场,粗略估算就能节约3332万吨燃油,减少1亿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人类为此努力了上百年,结果也做不到。

而这样的成就,中国企业真的做出来了。

2020年9月,山东潍柴集团发布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达到了50.23%,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个成就不亚于:人类100米短跑第一次跑进10秒,堪称奇迹。

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央视新闻直接给的成就。

国产柴油发动机就走上了世界巅峰。

不仅如此,2022年,潍柴再次刷新了自己的纪录,把数值提高到51.09%;不到一年后,又再次把纪录提高到52.28%,遥遥领先国际同行。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22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柴油机领域,中国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也正因此,与汽油发动机不同的是,国产柴油机牢牢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流,卡车柴油机的国产化率超过了75%。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十年寒窗奋斗,终于一朝名扬天下。

当然骄傲的说完了,我们再说说自己落后的地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造船业已经世界第一了,但是船舶发动机却高度依赖进口,在造船业中,有三大明珠:航母、LNG船以及大型邮轮,除了航母,另外两个中国发动机虽然能造,但是大部分却用的是国外的。

千万别误解啊,中国在这方面不是没有突破,相反有很多重要的技术实现了国产化,比如电控系统上。

2023年,哈工大成功研发出国产柴油机电控系统,这项技术被称为船舶发动机的“大脑”,没有它,船舶发动机也得瘫痪。

国产发动机正式崛起:打破垄断,部分开始反超欧美  第23张

实现了这项技术,那么船舶发动机上,我们就突破了一半。

除此之外,中国也研发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燃料发动机X92DF,低速双燃料发动机CX40DF、首款国产甲醇船用发动机等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突破,中国在整体和核心零部件上还有一些技术难以实现自主突破,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家发展上百年了,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壁垒。

我们要突破起来非常难,只能在局部慢慢突破,或者在新技术弯道超车。

但依照中国产业发展的规律,一旦某个产业形成了规模效应,那么掌握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就不远了。

中国造船能力已经崛起,下一步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突破了。

因此我依然对中国船舶发动机充满了期待。

纵观发动机历史,它由欧美发明,我们落后了几十上百年,但随着中国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崛起,发动机的未来终将是属于中国的。

好了,我是熊猫,本期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