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说起淘宝网那是家喻户晓,但在淘宝网成为寡头之前,市面上电商平台是鳞次栉比的。面对大大小小的无数平台,当时淘宝网又是如何做的呢?是极力打压还是极力求共生呢?让我们跟着西瓜视频创作人“猫眼儿观世界”看一看。
淘宝网的作风一直以来都很强势,面对竞争对手求共生?那是不可能的,不赶尽杀绝就已经不错了!所以当然是想办法的打压了!
2015年春节发生了返利网造反事件。
当时返利网投放的广告文案是:逛淘宝,先逛返利。这嚣张的言论瞬间让淘宝高层火了:这些返利网站是不是想造反?我费了那么多口舌才让商家打五折,你这比我还便宜,那不是给我淘宝扣上了欺骗消费者的帽子嘛。
于是淘宝开始打压返利网、折八百等返利平台。但是又不敢把这些网站赶尽杀绝,毕竟淘宝当时的很多新增流量是要靠这些网站的,所以对于返利网这类的电商平台,淘宝高层是又爱又狠,抓耳挠腮的。
2015年年初,有一件很是轰动的事件——淘宝在一月份大战工商总局,更让这一出大戏让很多卖家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
具体事件大概是: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个白皮书,指责淘宝的商品监管不力,产品正品率只有35%。然后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淘宝强力反弹,投诉工商总局的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等等。
这一来二往的,不见血的几个回合后,最终结果是:马云与工商总局局长见面握手言和;工商总局撤销白皮书,只说是内部会议纪要,没有法律效力。
这一出轰轰烈烈的事件落下帷幕后,淘宝开始严厉打击平台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有很多中小易涉假的类目门槛被提高了。这对市场来说也是好事,毕竟提高门槛能够让违法成本更高,从而降低造假几率。
但国家工商局对于淘宝的指责中,有一点很值得关注——产品正品率仅有35%,不一定非正品就是假货。假货与非正品是两个概念,很容易被混淆,因为同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被授权后贴上名牌就可以是正品了,没有贴牌子就被定义为非正品。
而中国作为世界代工厂是极为出名的,市面上这样的企业简直不要太多,因此很多白牌产品(与正品同厂生产,却无正品标牌)无法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的在淘宝低价销售。加上白牌产品的受众就是下沉市场中希望买到便宜货的人群,黄峥的拼多多开始应运而生。
在那么多平台中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的拼多多为何能够在淘宝的巨大压力下生存下来,并一路披荆斩棘,冲击淘宝的老大哥地位的呢?想知道的话不妨上西瓜视频搜索西瓜视频创作人“猫眼儿观世界”。早关注早学习,快来西瓜视频点点关注。西瓜视频带你“涨知识”、“涨技能”,快来西瓜视频发掘更优质作者吧!
本文作者:yuneu 网址:http://www.yuneu.com/post/268.html发布于 5个月前 ( 09-02 )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